中信国安集团曾是一家知名企业,受内部多种因素影响■◆,大约是从2019年开始,公司流动性危机蔓延。2022年初,公司被债权人提请法院司法重整。
2022年1月◆■■★,交通银行菏泽分行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,明显缺乏清偿能力,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为由申请对中信国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。北京市一中院做出裁定◆■,裁定受理中信国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同时,公司参与中信国安集团司法重整,有利于将中信国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融入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的“五五三”发展战略,在先进材料、新消费★◆◆★★■、新型城镇化三大板块形成协同。
紧随而来的是,中信国安集团大动作不断,主要是大举扩张。在这期间,中信国安集团相继入主白银有色★■■★◆◆、ST国安、中葡股份三家上市公司。此外,中信国安集团还间接投资了江苏有线、三六零等多家上市公司■■,收购山东东明农商行部分股份,出资45亿元参与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设立。
受重整即将完成消息影响★★★■★,2月21日★■★★,上述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大涨,其中,ST国安■◆◆■★、白银有色涨停★◆。
2月20日晚间,国安系三家A股公司同时披露收购报告书,中信集团将出资120亿元对国安集团进行重整。
原标题:《中信集团120亿“出售式重整◆★◆■■”国安集团 国安系三家A股公司两家股价涨停》
历时一年多,大股东中信集团站了出来,耗资120亿元参与重整。本次重整完成后,中信集团将直接间接控制A股三家上市公司中葡股份(600084★◆★.SH)、白银有色(601212■■■.SH)★★■★■、ST国安(000839.SZ)。
中信集团对中信国安集团进行重整,能否让其彻底涅槃重生■★■◆◆?中信集团表示■◆◆★★,将为重整后中信国安集团注入重要资源,协助其尽快回归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。
根据《重整投资协议》,包括原中信国安以及其子公司在内的7个重整主体★◆■★,以保留资产和选择留债清偿的债务整体打包,设立中信国安实业,进而通过股权受让、增资及以股抵债等方式,中信国安实业最终由中信集团和转股债权人共同持股。中信集团对中信国安实业(新成立的新国安集团,用于吸纳资产)持股比例约30.64%—32.25%◆■,转股债权人对中信国安实业持股比例约67.75%—69.36%。
本次重整,中信集团将共计投入120亿元重整投资款,部分用于受让中信国安实业股权,部分用于对中信国安实业增资。
纵览A股市场上的司法破产重整,大多以传统的承接式重整为主,即参与重整者全面承接重组对象的资产、负债,包括人员等,重组对象仍然以市场主体存续◆★■◆。
如庞大集团、众泰汽车、华夏幸福、银亿集团■★◆、盐湖股份等◆◆。中信国集团的本次破产重组,与上述常见的重整方式明显不同,采取的是出售式重整,即中信集团成立新公司,即中信国安商业◆■★◆★,吸收原中信国安旗下的优质资产,以便让新公司中信国安实业能够轻装上阵,尽快焕发出生机与活力。与此同时■■■★◆◆,原重整主体留下来继续处置不良资产,用处置资产的收入清偿债务。如此以来■★,将优质资产从原债务人企业中剥离出来,让其健康发展★★■◆■■,历史遗留问题放在原债务人体内化解,实现新老体系风险切割。
2014年◆★,中信国安集团启动混改。当年,公司引入五家背景民营企业股东。当时,市场对此有颇多质疑■★■◆■◆,原因是,民营企业股东以低于净资产的对价入股中信国安集团 ,市场质疑这实质上是一次管理层收购。
不过■■■★★★,在收购报告书中★◆★★■■,中信集团表示,其没有制定在未来12个月内对包括ST国安◆★、中葡股份和白银有色三家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调整的计划。
对于这一模式,分析人士称★■★★■,存在三大好处,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注入新成立的公司◆◆★◆,不会影响优质资产发展◆★■◆◆,且处置低效资产过程中不会殃及新公司,也不影响财务报表。存续式重整模式下,原债务人会保留历史财务问题等,投资人参与重整后处理过程复杂,费时费力■★★◆■,且存在一些未爆雷的风险需要处置■★◆★◆■,对投资人的实力要求较高,导致重整耗时长、难度大◆■。出售式重整简单易行,见效快,减少时间成本及投资成本■■。新模式重整,旧体系的债权人不能向新公司主张权利,新公司无需应对历史遗留问题,新老之间划断,便于迅速重生。
最新披露的收购报告书显示, 中信集团将成为中信国安实业实控人,并间接控制ST国安36◆★◆.44%股份◆★★,ST国安则将告别无实控人状态。同时,中信集团也将间接控制中葡股份44.93%股份,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白银有色33.03%股份。
二级市场上,2月21日,受上述重整消息影响■★◆◆■★,ST国安、白银有色均强势涨停,中葡股份也上涨3.73%★◆■◆◆■。
资料显示,2014年底,中信国安集团总资产为1172亿元,到2017年底为2106亿元★◆,短短三年增加近千亿元。与之对应的是,2014年底,负债总额为676亿元,2019年1月底,有息负债规模达到1558亿元。
上市主体中信国安,2014年,负债规模为48.12亿元,2015年底减少至40■■◆★★◆.72亿元★◆★■,到2017年底,达到93.48亿元,翻了一倍。2014年底至2017年底★◆■■◆◆,其总资产从114.51亿元增长至168.02亿元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◆◆★■■◆,中信集团的本次重整与传统的承接式重整有明显区别,即设立全新公司新国安集团(即中信国安实业)吸纳中信国安集团旗下优质资产★◆◆,其余资产则留在原体系◆■★★★,以此完成优质资产剥离,提升优质资产竞争力。
2019年三季末,中信国安集团总债务规模达逾1700亿,短期借款超过400亿,存续债券规模150亿,账面货币现金只有85亿。公司债务逾期的消息不断传出。
截至目前,中信国安集团发生了实质性的债务违约,共有8支债券违约★★◆■■,逾期本金合计150亿元,逾期利息合计约16★■.55亿元。